HebeiYiXinsculptureCo.,Ltd.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沉下心,右手握住小榔头,左手调整好刻刀角度,伴随着“叮当”的锤击声,铜片表面落下丝丝印记……今年68岁的赵秀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铜雕传承人,他一直以铜为材,以刀为笔,刻画出别样的铜雕人生。
家传技艺不断创新
赵秀林是柯桥华舍人,爷爷是铜镴大师傅,父亲铜上雕刻一把好手,从小耳濡目染,加上自己10多岁时拜师及自学的打铁、刻章等童子功,都为他今天的铜雕艺术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。
据了解,上世纪初,绍兴一带手工铜锡制作加工业鼎盛,铜炉、铜锁等日用铜器具远近闻名。1902年,赵秀林的爷爷赵六一在如今华舍街道二木桥下,开起了一家“阿一铜镴店”,绍兴赵氏铜雕由此而始。
赵秀林上山下乡务过农,回城进厂当过纺织机修工,分管后勤办过养殖场,承包过食堂做过厨师长,还做过大酒店餐饮部经理,兜兜转转,心心念念的还是铜手艺。他说,“破四旧”时家里值钱的被搜了,偷偷摸摸藏了套爷和爹用的刀具,开放后时常拿出来抚摸,心念之就操之,重操旧业了。
“如今市面上铜器不常见了,商场里也买不到喽,铜雕器具越来越边缘化,但作为赵氏铜雕的传人,我必须恪守祖训把铜雕工艺传承下去。”赵秀林感慨道,铜具有天然抑菌、不怕摔打、可循环利用等优势,于是他尝试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,将器物雕刻引向大型平面雕刻,使绍兴铜雕向纯艺术品的方向发展。经过艰难探索,赵秀林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集“书、画、刻、雕”于一体的创作风格。
多年来,他收获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”和多项国家级大奖,本人也被授予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、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。2009年,绍兴铜雕技艺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他成为该项目的传承人。
在疫情期间,赵秀林还创作了捣药罐《悬壶济世》、刻铜铁虎《坚持》等三件“战疫”主题作品,以铜铁为载体,表达国人众志成城的信念,致敬抗疫一线的英雄。
“非遗+文创”让铜雕源远流长
从伟人头像到名家书法,从江南风情画到文房小品,从休闲茶具到文玩,赵秀林与时俱进,一路走来。
铜碗筷调羹套装、黄铜香薰炉、紫铜品茗杯、仿古铜钢笔……在赵秀林看来,既要继承传统技艺,又要融时尚元素于器物,于是他以“非遗+文创”的理念,积极倡导“艺术生活化”,开发的铜文创产品受到市场欢迎。
“铜碗筷在绍兴传统文化中也是女儿出嫁的必备嫁妆之一,一对铜碗、两双铜筷、两个铜调羹,寄托了对新人美好的祝愿。这套礼盒订的人蛮多的。”赵秀林说道,他的铜雕作品还远销新加坡、日本等国。
一门传统民间艺术,只有代代相传,才能后继有人,不断推陈出新。赵刚是赵秀林的独子,是赵氏铜雕第四代传人,其多件作品被不少革命圣地纪念馆、非遗博物馆收藏。“如今我10岁的大孙女已经学铜雕3年了,连7岁的小孙女也学会了敲敲打打。”赵秀林笑着把孙女们认真学习技艺的视频展示给记者看。
铜雕是中国手工文明的见证,近几年,赵秀林利用自己的影响力,召集了绍兴部分老艺人、手工艺创作者在本地中小学和高校开设培训班,免费为愿意学习手艺的孩子们上课培训。
“铜雕是中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作为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把铜雕技艺和铜文化传承发扬下去。”赵秀林如是说。